top of page
搜尋

極簡主義是什麼?5大好處、7種落實方法,用減法為生活加分

已更新:3月12日

(此文章由 白浪收納 授權提供,原文連結 。)

極簡主義是什麼?極簡主義指捨棄生活中不必要的物品,讓內心專注在真正有價值的事物。本文將說明極簡生活的優缺點,提供7個執行策略告訴你如何落實極簡人生,同步分享極簡主義者推薦書籍和商店,帶你實踐減法生活!


一、極簡主義是什麼?擁抱極簡主義者 Less Is More 的生活方式!


(一)極簡主義定義

極簡主義的核心精神是「Less Is More」,捨棄生活中不必要的物品或活動,強調物品的「價值」與「存在的意義」,而非物品的數量多寡,來讓有限的專注力放在「真正重要的事物」上。雖然東西變少了,但是對於生活的滿意度卻提升了,藉此達成內心的平靜與和諧。

(二)知名極簡主義者(Minimalist)有哪些?

1. 沼畑直樹

沼畑直樹是日本極簡主義代表者之一,主張極簡主義是「最小化生活」,當人們過著最簡單的生活時,在取捨間能更清楚對自己重要的是什麼。 


2. 佐佐木典士

佐佐木典士是日本極簡主義代表,與沼畑直樹共同開設部落格,分享自己的極簡生活,主張人們要追求「中庸的極簡生活」,不需要拿自己跟別人比較,要過著「我的東西少,但每天都很幸福」的生活。 


3. Joshua Fields Millburn 與 Ryan Nicodemus

約書亞.菲爾茲.密爾本(Joshua Fields Millburn)、萊恩.尼克迪穆(Ryan Nicodemus)2 人是兒時玩伴,也是美國知名的極簡主義者,主張減少物慾,才能填滿內心的空虛。 


4. 豐田克也

豐田克也是日本極簡主義的實踐者,家中僅有幾件衣服、一床棉被以及日常生活必需品。從某次搬家後開始了極簡生活,發現其實人生不需要這麼多物品,主張開始極簡生活後,可以帶給人生更幸福的感覺。




(三)極簡主義和斷捨離的差別在哪裡?

有些人可能對於「斷捨離」與「極簡主義」的不同有疑問,其實斷捨離是由 3 個階段組成。

  1. 」是指斷絕不需要的東西,也就是指「不隨便因為喜歡就購買不需要的物品」,減少購買。

  2. 」是指捨棄多餘的事物,代表「捨棄目前不需要的物品」,將不需要的物品丟棄。

  3. 」是指脫離對物品的執著,透過以上 2 種方式來脫離「擁有物品的執念」。


而當一個人已經達到「離」的狀態,只留下「最需要的物品」,同時也就達成「極簡主義」的核心精神,因此可以說「斷捨離」是執行極簡主義的方法之一。



二、極簡生活 5 大好處





  1. 降低尋找物品的時間:極簡主義者會盡量減少生活中所需用到的物品,因此日常用品、衣服都較少,節省了許多尋找東西、挑選穿戴服飾的時間。 


  2. 大幅節省金錢:對於購買物品,極簡主義者會再三思考,認為「有需要」才購買,不容易被飢餓行銷、特價折扣所吸引。因此不會衝動消費,所以能節省許多金錢。 


  3. 管理居家空間更省力:擁有很多物品意味著要維護、為其規劃收納空間,盤點日用品庫存也需要花費時間與精力。而極簡主義者僅擁有少量但優質的物品,所以無須費力管理眾多物品。 


  4. 減少購買更環保:近年「快時尚」所帶領的衝動消費潮流,往往讓人們在購物後感到後悔,同時也製造更多垃圾。極簡主義者物慾較低,對於購物更謹慎,與此同時也減少了物品的浪費,更加環保。


  5. 提高對生活的掌控感&幸福感:過多選擇容易讓人感到焦慮,極簡主義者因為需要管理的物品變少,因此更能將專注力放在重要的人事物上,提高對生活的掌握感與幸福感。



三、極簡主義 3 大缺點


  1. 執行過度反而變成極端:有執行力是好事,但在執行極簡主義時也需要一邊思考一邊進行。若用極端態度去實行極簡主義,反而變成一種「強迫」,失去了極簡主義的初心。 


  2. 未考慮現實狀況而顯得不切實際:落實極簡主義須先考慮到自己的生活型態,因此要了解每個人的「極簡主義生活」可能不同。若將別人的方式硬套到自己的生活裡,除了會不適應,更多的是不切實際。 


  3. 未漸進式執行而帶來焦慮感:想成為極簡主義者,卻急於一次丟棄所有物品,可能會產生反效果。驟然失去過多物品,容易讓人感到空虛和不安。 



四、如何落實極簡生活?開啟你的極簡人生從這 7 點開始!


  1. 根據自身需求制定計畫:整理計畫不必太嚴格,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,可以從休假日中撥出幾小時來慢慢整理家裡。 


  2. 整理從小地方開始:從小地方開始整理,比如自己的房間、廁所或某個櫃子,這些小地方不僅容易整理,也能在整理好後擁有成就感、激發持續整理的動力。 


  3. 漸進式執行:切勿一次丟掉太多物品,可以先從已經好幾個月都沒用過的物品開始丟棄。 


  4. 檢視購物清單:在購物前先擬出清單,除了可以從源頭控制購物量,也能預先審視一次清單上的東西是否「必要」,若無必要就先不購買。 


  5. 進行自我省思:在執行極簡主義的過程中,需要時時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,若覺得不開心、有壓力,那就可以先暫緩,並思考自己為何會產生這些情緒。 


  6. 切勿強迫自己:極簡主義的核心精神是透過減法為生活加分,所以如果一時之間無法達成理想狀態也沒關係。不需要為了達成目標而強迫自己丟掉物品,或過度壓抑自己的物慾。 


  7. 持續思考自己想要的極簡生活:如何開始極簡生活?其實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「極簡生活」模式,因此只要在開始執行後,透過不斷學習與反思,在過程中尋找自己能接受的方法,就能逐漸實踐內心想要的極簡生活。



五、常見的 4 種極簡主義迷思



  1. 極簡主義只是為了省錢:極簡主義的核心精神,是透過減少物品讓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,其目的並非是省錢,而是看重物品存在的「必要性」與「帶給人的滿足感」。 


  2. 極簡主義沒變化很無趣:極簡主義者因為家中物品較少,其實更能空出家中多餘空間來使用,來讓空間有不同的可能,像是做場小實驗、搭設簡易攝影棚等,反而是增加變化性。 


  3. 丟到剩生活必需品就是極簡主義:極簡主義最終要回歸到個人的追求,在每個人身上有不一樣的執行方式、目標。而每個人對生活必需品的定義也不一樣,因此不能以單一標準套用在不同人身上。 


  4. 極簡主義者都是冷淡無情的人:在數位時代,保留對物品的記憶與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種,比如可以拍照、錄影留存於雲端。但若將物品堆積在儲藏室而不去整理,可能才會遺忘物品與其背後的回憶。



六、學習極簡主義就從書籍、紀錄片、好逛商店開始吧!


(一)極簡主義書籍推薦

1. 《我決定簡單的生活:從斷捨離到極簡主義,丟東西後改變我的12件事!》/佐佐木典士

這本書說明日本極簡主義者佐佐木典士 36 歲時開始極簡人生的故事,曾經一樣東西也不肯丟,讓家裡變成垃圾屋的佐佐木典士,在開始極簡生活之後,發現人生出現許多改變,從多出時間、感受自由、不再在意他人目光等,開始享受生命。


2. 《心簡單:尋找生活意義的法則》/Joshua Fields Millburn 與 Ryan Nicodemus

約書亞.菲爾茲.密爾本(Joshua Fields Millburn)、萊恩.尼克迪穆(Ryan Nicodemus)

2 人是最親密的兒時玩伴,曾經他們有相同的信念,那就是「人生賺越多錢、擁有越多越快樂」。但當他們擁有數百萬台幣的年收入後,人生卻越來越失控,負債、離婚、憂鬱都找上門,此書描寫他們 30 歲對人生的「再反思」,以及他們如何透過極簡主義,追求人生真正的幸福。


3. 《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》/近藤麻理惠

近藤麻理惠是日本知名整理諮詢顧問,面對眾多客戶雜亂的家,她總是教導客戶用「心動的感覺」來決定物品的取捨。這種怦然心動的感覺就像魔法一般,透過保留心動的物品,來讓人感受到被心愛物品圍繞的幸福,進而擁有更好的人生,這是麻里惠的堅持,在整理環境的同時,也是在改變你的人生!


(二)極簡主義紀錄片推薦

《極簡主義: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》


  • 上映平台:Netflix

  • 時間長度:1 小時 19 分鐘

  • 上映年份:2016


這部紀錄片《極簡主義: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》(Minimalism: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Important Things),是美國知名極簡主義者約書亞.菲爾茲.密爾本(Joshua Fields Millburn)、萊恩.尼克迪穆(Ryan Nicodemus)作為主演的紀錄片。


在本部片中訪問了許多藝術家、企業家以及不同的家庭,讓觀眾透過紀錄片看到極簡主義是如何落實在不同人、不同家庭生活中,展示不同的人們如何透過「用減法來為人生加分」,過度追求物質並不會為我們帶來快樂,追求少一點物質、多一點人際互動的人生,可能才是幸福人生的終極解方。

(三)極簡平價收納好逛商店推薦


 
 
 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